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PO日报
近年来,频获资本押注的氢能赛道发展火热。不过,相比一级市场的火爆投资景象,氢能企业在二级市场前进的步伐却屡屡受阻。面对A股IPO审核进一步收紧,“找钱心切”的氢能企业们纷纷谋求赴港上市。
近期,“氢能独角兽”企业重塑能源再次递表港交所。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公司首次冲刺IPO。今年3月,重塑能源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后失效。此前,重塑能源曾试图通过科创板登陆二级市场,但于2021年8月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
有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参照锂电池产业链的发展,经历了大约10年的培育周期。氢能的产业链更长,应用范围更广,时间或许会更长。”
而对于目前大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融资需求迫切的氢能企业们而言,能源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来源:张力
0
1
持续亏损
随着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倡导节能减排等政策,氢能产业利好不断,热钱随之涌入。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中央首次指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其中提到,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具体来看,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可以通过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提取气态氢气。
所谓氢燃料,指的是液态氢,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每燃烧一克氢,能够释放出142千焦耳的热量,是汽油发热量的三倍,并且氢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仅为水,不产生灰渣和废气,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有行业相关人士向IPO日报表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奇点来临,绿氢作为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解已成共识。放眼资本市场,氢能创业队伍蔚为壮观,一众VC/PE也纷纷抢先布局。
2024年开年,醇氢科技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投资机构,融资金额1亿美元,投前估值10亿美元,在首轮融资后,醇氢科技就已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而就在醇氢科技完成首轮融资的同一天,上海泰氢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元,由高榕资本领投。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23年8月,中科富海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2023年年底,阳光氢能宣布完成6.6亿元的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投后估值约60亿元。
就重塑能源而言,公司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9亿元,投资方包括中石化资本、、国家制造业基金、、红杉资本、丰田等知名机构。截至2022年最后一轮融资后,重塑能源的估值约为108.6亿元。
不过,虽然公司估值被不断拉升,重塑能源目前依旧陷在持续亏损的泥沼之中。
结合招股书中披露的财务数据,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前五个月(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4亿元、6.05亿元、8.95亿元和0.13亿元,同期,公司存在持续性的净亏损,分别亏损6.54亿元、5.46亿元、5.78亿元和4.09亿元。
0
2
上下游皆承压
就市场占有率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3.8%,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销售额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三,前两名分别为和国鸿氢能。
事实上,如今的氢能产业仍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上游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基础设施短缺正制约着氢能产业的发展。
就大量廉价氢气的获取而言,目前使用化石燃料或工业副产品等传统方式制氢是全球制氢的主要形式,按2023年全球市场氢气销量计,约占总量的86.9%。
尽管传统方式制氢更加成熟便捷,但制氢过程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环境问题以及监管合规风险,而就可再生能源制备方式而言,与ALK电解技术相比,按产生相同氢气量计,PEM电解技术的效率更高,能耗更低且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适应性更强,但目前我国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的主要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徘徊高位。
根据重塑能源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报告期内,与原材料有关的成本占公司总销售成本的87.0%、83.2%、87.6%及29.3%。
借助全产业链布局和研发能力的提升,重塑能源目前提供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相较其他两家头部竞争对手,平均售价处于较低水平,为3720元/千瓦,而亿华通为4238元/千瓦,国鸿氢能为4079元/千瓦。
不过,由于行业整体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叠加加氢不便等因素,目前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装机量并不高,基本以重卡、货运车辆、物流车以及公交车为主,且主要客户普遍为 B端,难以延伸至C端客户。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75%、71.7%、69.3%及58.2%,而在市场规模较小,对大客户依赖程度较高的背景下,公司当前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弱。
数据显示,重塑能源在报告期内分别录得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以及合约资产12亿元、15亿元、20亿元及19亿元,分别占公司总资产的47.8%、36.7%、50.0%及51.4%。
同期,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以及合约资产减值损失拨备分别为3.73亿元、4亿元、4.61亿元及5.03亿元,业务运营面临客户延期付款及违约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前三年,重塑能源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达到909天、1029天及866天。
0
3
“冷热不均”
另外,IPO日报发现,整体来看,公司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报告期各期,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利用率分别为27.2%、26.5%、35.1%及0.1%,燃料电池电堆的利用率分别为29.6%、26.2%、43.8%及7.3%,石墨双极板的利用率分别为0、0、92.5%及53.2%,膜电极的利用率分别为89.7%、49.4%、59.1%及10.7%。
本次IPO,公司拟使用约59.6%的募集资金来为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活动及扩产提供资金,具体用于公司低成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零部件研发活动提供资金,以及扩大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的产能。
不过,相比于在一级市场的火热待遇,对于尚处发展早期的氢能行业,短期内盈利难成为普遍现象,在上市后,往往会被“泼冷水”。
2020年—2023年,国鸿氢能的经营亏损分别为1.99亿元、6.73亿元及2.67亿元及4.04亿元,四年累计经营亏损达到15.43亿元,同期,亿华通分别亏损0.23亿元、1.62亿元、1.67亿元及2.43亿元。
结合目前两家公司的上市经验来看,港股市场对氢能概念的接受程度相当有限。
2023年1月,亿华通上市每股发行价为60港元,面向散户部分获得0.29倍超额认购。截至发稿,亿华通港股报每股22.9港元,较上市发行价已跌去近三分之二。
国鸿氢能则于2023年12月登陆港交所,公开发售时仅获得0.18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盘中一度大跌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