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港股疯涨一度至10%,A50猛拉9%,新浪财经第一时间联系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 为投资者解析“三大主线做多中国”>>
他表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未来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政策新导向“抓住重点、主动作为”,短期快速修复风险偏好,逆转市场担忧政策“不作为”的悲观预期;中期,“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带来股市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港股和A股有望从逼空式反弹到震荡持续反转。
我们应该关注那些真正有潜力的“雄鹰”,而不是随波逐流。张老师强调了三大主线:内需牛、出海牛和科技牛。在内需方面,要关注那些注重股东回报、可能进行回购和注销的公司。出海方面,关注那些可能受益于美国降息周期的行业,如电动车、电力设备、家电、互联网和消费电子。科技方面,要关注那些代表新生产力的行业,如国防军工、计算机、新能源车和生物医药。
张忆东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港股当前的行情,就像是一阵大风吹过,树会绿,可是也会吹起一些“垃圾”。毋庸置疑的是,风是持续的春风而不是短暂的暴风,只不过风也有放缓的时候,当风力减弱了,那些“垃圾”又会掉落在地上。
这轮行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张忆东称,短期来看,逼空式反弹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可能到十月中旬,行情将进入一个可持续上升的震荡的新阶段。张忆东强调这其实是件好事。因为就像一个人,连续几天不吃不睡,亢奋、狂奔,肯定是不正常的,对于股市而言也是如此。
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反转的逻辑。这种反转逻辑要求我们更有耐心,从变化中观察主线,从而了解未来的投资方向。亢奋的市场情绪有如春风拂面,能够唤醒万物,但这种情绪化的市场状态,即“遍地都是股神”,并不健康。我们必须警惕,一旦热潮退去,那些没有实质支撑的“垃圾”将会坠落,而真正的“雄鹰”会继续翱翔。
当前政策的变化,从中期角度来看,已经扭转了市场的熊市思维。9月24日的政策红利吹响了市场的冲锋号,而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的新方向。政策的核心在于“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强调了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
中国股市的逻辑正在发生转变,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我们认为未来中期的行情将从反弹逻辑转向反转逻辑。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性变化。
在7月份,我们对港股持乐观态度,当时我们认为有三个重要的:第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进行优化;第二,政策将托底,保持战略定力;第三,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9月24日之后,政策导向出现了明显的方向性转变,这与过去几个季度的情况大不相同。
过去,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预期较为悲观,担心政策不作为可能导致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无法解决,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持续做空中国资产。然而,近期市场情绪发生了变化,空头变得过于拥挤,反转逻辑开始发挥作用,空头被迫平仓,市场出现了逼空行情。
以港股为例,空头比例一度高达30%,非常极端。7月底,尽管市场经历了调整,但空头比例仍然很高。我们在7月31日的报告中提到,现在是流泪撒种的时候,即使市场情绪悲观,也要保持观察。现在,市场情绪已经转变,空头被逼仓,卖空比例迅速下降到10%以下。
目前,市场可能处于行情的第一阶段,即空头回补阶段。短期内,市场可能会出现震荡,这实际上是健康的,因为持续的逼空式反弹是不可持续的。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短期的亢奋情绪,并寻找具有可持续性的投资主线。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情绪过于亢奋,遍地都是股神的状态并不健康。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清醒,关注行情的长期走势,而不是短期的波动。
在当前的市场中,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首先,市场可能会在10月份出现震荡,这主要是由于短期上涨过快后的获利回吐;其次,三季报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扰动,但我们更应关注优秀上市公司对未来的展望;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海外市场的风险,如美国大选和经济下行等因素。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未来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政策新导向“抓住重点、主动作为”,短期快速修复风险偏好,逆转市场担忧政策“不作为”的悲观预期;中期,“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带来股市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港股和A股有望从逼空式反弹到震荡持续反转。
政策新导向“抓住重点、主动作为”,短期快速修复风险偏好,逆转市场担忧政策“不作为”的悲观预期;中期,“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带来股市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港股和A股有望从逼空式反弹到震荡持续反转。
行情展望上,他认为,短期,上涨进程或将有颠簸;中期,行情空间和时间暂不设限。理由如下:
首先,10月份股市若有短期震荡,应该积极面对。近期中国A股和港股行情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经历了9月底逼空式反弹之后,中国股市特别是中国港股2024年的涨幅已在全球领先。10月份在上涨过程中,或遭遇美国大选、欧美股市震荡等扰动,从而,可能出现短期获利盘回吐。
其次,中短期要放弃熊市思维、坚定多头思维。10月份的震荡更多是蓄势、大浪淘沙,震荡是为了寻找到更具持续性、更具反转性的主线机会。
第三,中期的行情空间和时间暂不设限,因为资金动力仍源源不断,就像我们在5月份预判的那样,三季度开始才开始出现内外资共振流入的高潮。1)随着中国股市回暖及经济企稳,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下,欧美资金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资金有望兴起新一轮配置中国股市的热潮。外资是推动近期港股大涨的主要力量,正从short-cover转向积极做多,截至9月27日,卖空成交占比为13.8%,处于2011年以来21%的分位数水平;国际中介持股占比在9月份回升力度接近2022年11月-2023年1月的水平。2)国内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A股和港股都见受益。短期,受A股上涨更猛烈的影响,9月23日-27日港股通资金港股通仅流入22.02亿元人民币,周二、三、五都是净卖出;中期,居民财富、产业资本以及保险、理财资金向中国股市再配置的趋势下,内资配置A股和港股的力度会交替上升。
第四,港股近期上涨之后,仍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近期的大涨是悲观预期扭转后的“纠偏”,考虑目前政策导向及力度变化程度,此轮行情的风险偏好、估值以及核心资产与海外龙头估值差等多方面的修复,至少应该接近2023年1月的水平。
张忆东表示,政策新导向“抓住重点、主动作为”,短期快速修复风险偏好,逆转市场担忧政策“不作为”的悲观预期;中期,“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带来股市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港股和A股有望从逼空式反弹到震荡持续反转。
他进一步解析,9月24日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吹响政策红利的冲锋号。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地传递了新导向——“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政策组合拳”把提振资本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重点、主动作为,有助于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有利于坚定信心、扩大内需、提高效率。
A股和港股,到现在其实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已经是“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外投资者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个预期,对于这种思维已经发生了这个180度的一个转弯。
未来,市场的震荡和短期获利回吐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应该期待一波流式的单边上涨,因为这将带来麻烦。除非中期的反转逻辑被证明是错误的,否则我们预计政策不会很快转向。全球央行,包括美联储,都在放松政策,因此中国的政策也不容易立即调头。投资者应该放弃熊市思维,坚定多头思维。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10月中下旬可能会出现更多震荡,但这些震荡是良性的,有助于市场寻找具有持续性和反转性的主线机会。在反弹初期,市场可能会因为跌得多而反弹得快,但我们需要关注基本面的持续性。
张忆东强调了三大主线:内需、出海和科技。在内需方面,要关注那些注重股东回报、可能进行回购和注销的公司。出海方面,关注那些可能受益于美国降息周期的行业,如电动车、电力设备、家电、互联网和消费电子。科技方面,要关注那些代表新生产力的行业,如国防军工、计算机、新能源车和生物医药。包括新能源车、国防军工、计算机AI、生物医药biotech、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等。政治局会议的强调下,证监会的有力推动下,未来并购重组将为“科技牛”带来明显催化效应。
附报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