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金融一线消息,由新浪财经和慧保天下共同主办的“2024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今日在苏州举办,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出席大会并发表标题为《保险业的机遇》的演讲。
演讲中,梁涛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保险业面临的八大机遇:第一,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会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五,防范风险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六,行业的经验积累有助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七,保险科技应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八,民众保险需求是保险业长期平稳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以下为文字实录:
很高兴参加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会务组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讲讲保险业的机遇。讲机遇之前,先讲几句当前保险业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经济运行还有不少困难。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从四大指标看经济总体平稳。但就业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二季度只有2.7%,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消费增速放缓。二是利率长期下行趋势,对保险业的经营带来巨大挑战。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存量业务负债成本存在较大刚性,而新业务受到费率调整的影响,成本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性;投资收益率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利率下行和收益承压的背景下,行业可能出现利差收窄,甚至出现长期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利润、偿付能力也将承压,需要高度重视利率下行趋势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保险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各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我围绕着保险业机遇这个题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谈谈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宏观方面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前景做了描述,认真学习三中全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可以发现保险业有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第一、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清晰阐明了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破解“放得活”和“管得住”难题的重要办法。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化安排,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发明之一。三中全会强调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体制,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险业必将伴随着高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是保险业存在发展的根基。
第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会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收入方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就业方面,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等等。无论是收入方面还是就业方面,这实际上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这实质上是培养保险客户,增加保险业的客户群体,为保险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发展基础。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决定13次提到保险,其中7次提到商业保险。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分,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提及要“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决定》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提及要“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部分,《决定》指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出要“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决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提及要“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部分,《决定》指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中8次提及保险——包括: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部分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在一个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中能有这么多有关保险的表述是很罕见的。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对保险业的高度认可、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北京河北等地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保险业迅速行动及时赔付,对灾区恢复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也有了2024河北全省的巨灾保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与广大人民的需求相比,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强调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等,为人身险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直接利好保险业。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决定》关注以下领域的创新: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2)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可能为保险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一方面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解决资产荒的问题,如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等等,这些项目需要大量投资,运营周期长,收益稳定,与保险资金性质比较符合,也与我们过去擅长的投“铁工基”基本相似,知识技术水平更高了,只要抓住机会,选准选对项目,就会有好的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给保险业带来新的需求。比如生物制药,随着我国药品审批制度的改革,新药特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解决重大疾病和特殊病罕见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支付方的问题,新药特药研发费用高昂,刚进入市场价格太高,进不了医保,亟需商业保险介入。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需求与我们的风险管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就能促进生物制药这种新质生产力的行业的正常发展,保险业也在保障生物制药行业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实现双赢。当然三中全会其他方面如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城市化改造、绿色经济等改革也为保险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把握。
二、中观方面
保险业是受到高度监管的特殊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引,更需要行业不断探索规律,总结提高。
第五、防范风险需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监管部门对行业的发展一直是高度重视。保监会成立以来,国务院专门发过两个文件,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组织起草新的国十条,必将对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最近,金融总局李云泽局长在金融论坛上专门就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专门报告,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报行合一,和今年8月2日刚刚公布预定利率调整以及即将建立的市场化的预定利率调整机制,这是监管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也表明监管在自觉运用市场化机制,监管在进步。保险业是依据“三差”定价的,在“报行合一”的影响下,最直接的影响是各条线佣金费率将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效防范费差损风险,未来保险公司的实际费用将会与产品报备费用趋同,这将会对部分保险公司的费差损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时也会很好缓解了保险公司恶性竞争的压力,有利于推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预定利率调整及市场化机制建立是防范利差损的。预定利率的基准值将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指标来确定,并由保险业协会负责发布。在长端利率趋势下行背景下,存款利率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都会随之下降,在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之下,当长期利率处于下降周期时,预定利率可以及时下调,有助于防范利差损风险;当长期利率处于上升周期时,预定利率可以随之上调,有助于保持保险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能够提升预定利率调整的及时性,建立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的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险企在利率下行周期及时调整负债成本,进而有效应对利差损风险,当利率进入上行周期时,也能帮助保险公司通过提高预定利率来提升保险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推动人身险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当然,这对保险公司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提高对于5 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 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的走势研判能力将成为保险公司提升竞争能力的重点。
第六、行业的经验积累有助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我国保险业恢复较晚,上世纪80年代逐步复业,寿险业复业时间更晚。由于没有经验买了大量高利率保单,有的保单利率竟高达10%以上。随着人民银行几次降低利率,产生了大量利差损,1998年中国保监会将预定利率紧急下调到2.5%,导致保险销售大幅度下滑,几乎陷入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平安引进了投连险,引进了万能险,引入分红险,其他公司纷纷仿效,使保险业慢慢走出困境。期间经历销售误导、夸大收益、资本市场到处举牌、以及有的机构盲目扩张,导致经营失败,被破产清算。大公司有完整经济周期的经历和经验,许多血的教训历历在目,经营更加审慎;中小机构虽然没有这种经历,但身边就有躺着呻吟的问题机构,有的本身就是问题机构换了一个牌子而已,那种简单的规模冲动型的经营行为也会受到来自监管、股东、经营层、员工甚至社会各方面的质疑。因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尽管预定利率又重回2%时代,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螺旋通道。但有前30年经验,保险业对寿险经营规律有了清醒的认识,我相信能够度过难关,不断前行。
三、微观方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依靠每一个保险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的;同样保险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客户对保险认识的提升,这是保险业发展的源泉。
第七、保险科技应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传统保险业是以人海战术取胜的,高峰期保险业有1000万营销员,哪家招募的营销员多哪家的规模就大,当然也带来高昂的成本。目前全行业不足200万营销员,要想取胜再靠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科技力量。保险科技应用,首先体现在加快产品创新上。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基于保险科技应用,对相关用户数据进行快速抓取与深度分析,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加快产品创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挖掘更多的市场机会。二是体现对业务流程的优化。从产品设计、定价,到销售模式,以及售后的客服、理赔,保险科技应用让保险业学会了用数据说法,用科技做业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进而提升整体业务运营效率。三是体现在建构新生态,实现保险市场规模和边界的扩张。通过保险科技应用创新,能够连接各大生态系统及应用尖端技术,重新定义保险,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实现产品个性化,保险理赔更加高效,销售更加智能化,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内控、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实现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第八、民众保险需求是保险业长期平稳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领域的发展,并注重与商业机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保险领域,比较突出的就是大病保险、惠民保、百万医疗险、护理保险、养老+服务等等,这些项目的推广,使人民群众得到了优惠,认识到保险的作用,民众对的保险需求已经被激发起来。再加上股票市场长期低迷、信托暴雷、基金理财不振,凸显出保险业的作用。当然这种需求在不同地区表现存在差异,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传统的保障型产品需求旺盛,包括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等,特别是百万医疗险。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风险的传统保障型产品,如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终身寿等产品保障需求旺盛,更偏重高端、中高端医疗险。对用于子女教育和养老+服务的保险产品,表现极大地兴趣,需求也较为旺盛。在发达地区对财富保障、隔代传承方面有非常大的需求,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资产保全、财富传承方面的需求,也尤为突出。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从综合资产配置角度,对中高端客户提供从传统保障,到长远人生规划,教育、养老、财富传承等综合的需求分析和解决方案,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我国的保险业特别是人身险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历过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每一次都能安全度过,究其原因,靠的是不断地改革创新。1992年营销制度引入,1998年的预定利率下调和新产品引入,资金集中到总公司统一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及上市,成立资管公司,公司治理制度推广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实施,新会计准则实施等等,每一次改革创新都极大推动保险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当前保险业发展又遇到了市场利率长期下行,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信心不足的两大突出问题,相信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再加上监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逆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长期积累形成经营规律,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回归本源,按规律办事,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做有价值的业务,做中长期期缴业务,同时审时度势,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坚持践行长期性、稳健性的投资原则,并根据自身能力开展针对性的保险+养老、医养、康养服务等业务,服务好民生,服务好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真正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一定能克服暂时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就讲这么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