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据环球网报道,4月21日至5月9日,美菲在亚太地区海域举行2025年度“肩并肩”联合军演,参演兵力达1.4万名,包括9000名美军和5000名菲律宾军人,演习范围覆盖吕宋岛北部至巴士海峡,剑指南海争议海域。澳大利亚和日本均以独立身份派遣部队参演,印度、越南、印尼等近20国作为观察员进行观摩。
点评:近年来,随着亚太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美菲关系日益走近,从同盟转型到机制重塑,从战略布局到战术创新,防务合作领域不断深化。此次美菲“肩并肩”军演中超越了传统联合训练的范畴,将先进反舰武器系统、新型作战单位和关键地理节点相结合,把演习打造成为美菲在亚太地区推进作战概念落地的重要试验场,不仅展示了两国防务合作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转型,还将刺激地区军事竞争的升级,导致未来地区安全格局可能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演习内容出现诸多新特点
“肩并肩”联演是美菲两国之间诸多联合演习中的“重头戏”, 近年来呈现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和指向性日益清晰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美菲及其盟友“秀肌肉”的重要舞台。

美菲举行联合演习。
从规模和参与国家数量来看,此次演习均创下历史新高。虽然目前主流媒体公开报道的军演人数是1.4万人,但据《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援引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声明时称,实际上此次参演人数多达1.8万人,包括6000名菲律宾军人和12000名美方人员。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也称,此次演习将是菲历史上最复杂、规模最大的演习。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日本也首次以独立身份参演,标志着“美日澳菲”四边军事协作雏形初现。美菲希望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拓展方式,将演习从双边向“小多边”拓展,继而将亚太地区的双边同盟体系升级为多边联动机制,构建起一个更具联动性的区域反介入体系,最终形成一个针对所谓特定战略对手的“隐形同盟”。
从演习科目来看,此次演习涵盖海空联合封锁、反夺岛作战及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等诸多“全要素实战内容”, 并首次举行网络安全保障与指挥统制训练,在多种场景下检验双方部队能力,被称为是一次“全面作战测试”。在演习中,美菲还进行了实弹演练,并把菲律宾海军退役的二战老旧舰“马尔瓦”号作为靶舰进行击沉,以此展现联合战力与决心。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格林当天在马尼拉举行的“肩并肩”联合演习开幕式上称:“我们不仅将展示维护自1951年以来就已存在的共同防御条约的意愿,还将展示我们无与伦比的能力。”
从参演装备来看,此次演习美军首次在位处巴士海峡前沿的巴丹群岛部署了可发射反舰导弹的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NMESIS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近年重点发展的机动式反舰导弹系统,核心装备是“海军打击导弹”(NSM),射程约185公里(改进型超过200公里),具备隐身突防能力,可威胁大中型水面舰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部署并非静态展示,而是采用C-130运输机快速空运至巴丹群岛的“数座岛屿”,在吕宋海峡打造一个射击远征前进基地,并在菲律宾陆战队配合下完成模拟发射。从部署位置来看,巴丹群岛位处西太平洋地区核心通道,位置非常敏感,可帮助美国将其“第一岛链”反舰火力网进一步前推,挑衅意味非常浓厚。因此,美国通过这种在海上关键地点进行导弹部署和实施反登陆作战的做法,实际上是向亚太地区宣示其已经具备了在关键水道快速建立“移动火力堡垒”的能力。这种战略布局一旦完成,将从根本上改变亚太地区军事平衡,使得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地区战略博弈变得更加难以管控。

美军将在演习中部署“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导弹系统。
实战检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新概念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是近年来美军针对大国竞争环境提出的新概念,核心是利用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或临时基地,通过部署轻型机动部队,执行侦察、反舰、防空等多样化军事行动。这种作战模式打破了传统海战中对大型舰艇和固定基地的依赖,转而依靠小型、机动、分散的作战单元实施持续袭扰,强调的是快速部署和隐蔽打击特性,以应对可能以更突然、更局部化形式爆发的军事冲突。
在此次演习中,美菲首次联合完整实施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通过运输机快速将整套反舰导弹系统等关键打击力量分散部署到“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模拟实战环境下完成快速部署、隐蔽机动和模拟发射全流程演练,同时依托菲律宾陆战队提供的情报和后勤支持,使得美军导弹单位可以在陌生环境下完成战术机动。这种将反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在前沿岛屿的部署与分布式作战相结合的创新战法,大大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的决策时间,极大提高了美军作战体系的生存能力和打击灵活性,标志着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已从传统的基地驻防转向更具弹性和威胁性的机动打击模式,成为其未来在亚太地区采取的一种新的作战模式。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是近年来美军针对大国竞争环境提出的新作战概念。
此外,在此次演习中,美军第3滨海作战团的参演也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一支海军陆战队改革后的新型作战单位,专为“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理念设计,具有很强的快速投送和隐蔽打击能力。在演习过程中,其下属的中程导弹连与菲律宾陆战队合作完成了一项模拟发射任务,实施了“快速部署-隐蔽发射-立即转移”的完整作战流程,充分展示了美军通过小型、机动、分散的部队,在广阔海域实施“游击战式”打击的快速部署与反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明显是针对大国竞争环境设计的,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未来很有可能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具有战略价值的岛礁中,形成覆盖关键水道的“分布式火力网”,从而加剧大国之间的海上对抗。
总体上来说,美菲通过在此次联演中实战检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既是对潜在对手的武力展示,也是对地区盟友的安全承诺,兼具政治意义与军事价值。而随着这种新型作战概念的不断成熟和实践,将使得亚太地区海上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推动地区军事对抗进入一个新的、更具不确定性的阶段。
将引发地区安全格局连锁反应
从此次演习中呈现的几个关键特点来看,美菲军事合作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发展。从合作层级来看,美菲防务合作正在突破传统的“指导-受训”模式,向“联合研发、联合部署、联合行动”的全方位伙伴关系迈进。例如,美军首次在军演中实战部署NMESIS反舰导弹系统,并邀请菲律宾军队全程参与操作流程,这种核心作战能力的共享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此外,美军通过空运将反舰导弹系统快速投送至目标岛屿进行演练,不仅是对“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新型作战概念的验证,更是开创了一种可持续复制的合作范式,未来很可能成为美菲防务合作的主要载体。菲律宾很可能会同意美军在更多战略位置实施轮换部署,甚至考虑允许美军预置更多武器装备,以支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常态化实施。
此外,此次军演也反映出美菲在防务合作制度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展现的高度协同性背后是双方在指挥体制、通信系统、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长期磨合。目前,美菲正在进一步健全防务合作机制,包括建立更高效的联合指挥架构、完善情报共享制度和优化后勤保障体系等,通过常态化的联合演训,逐步构建无缝衔接的联合作战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军队在此次演习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后勤支援角色(如提供港口和机场等),而是直接参与了目标侦察、阵地构筑和火力引导等核心作战环节,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美菲军事合作向实战化联合作战体系快速演进。
从发展前景来看,由于菲律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未来美国将会继续加大对菲律宾的军事投入,包括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开展更频繁的联合训练、构建更紧密的指挥协同等,使菲律宾更深融入美国的印太战略体系中,也使得菲律宾将不再仅仅是美国军事援助的接受方,而逐步转变为具备联合作战能力的平等伙伴。这种战略定位的变化和机制化程度的提升,战略意义和影响范围都将远超双边关系的范畴,所引发的地区安全格局连锁反应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兵韬志略是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凌云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近期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两周一期,不见不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