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5年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为充分保障市民就医需求,佛山市已公布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日前向界面新闻介绍,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被感染蚊子叮咬传播,重要媒介蚊种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通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传播与季节性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通常在雨季后出现流行高峰。
此前在7月20日,佛山市举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主动监测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疫情发生后,佛山主动扩大搜索范围,加强对既往相似症状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据介绍,疫情发生后,佛山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国家和省疾控局专业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灭杀三大重点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0%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界面新闻注意到,7月18日至19日,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称,当前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三区号召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7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市民无需恐慌。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出现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顺德区乐从医院院长陈锦泳介绍,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主要症状。乐从医院目前累计收治基孔肯雅热确诊及疑似病例492例,累计出院181例。临床主要以退热、止痛、止痒等对症处理为主。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发病后第5天核酸检测转阴率约为50%,第6或第7天转阴率接近100%。
佛山市卫健局局长陈爱贞介绍,全市目前有防蚊隔离床位3696张,可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扩容,满足收治需求。同时,已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
她强调,佛山拥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医疗资源丰富,能够为市民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09家,包括三级医院36家,共有床位数45000多张、医护人员75000多人,可满足日常及应急医疗服务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