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于周一推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百科全书 “Grokipedia” 的早期版本。该网站上线初期曾短暂崩溃,数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访问。
这款全新的人工智能服务以 xAI 的大型语言模型 Grok 命名。马斯克称其是广受欢迎的免费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 “升级版”,且 “更少偏见”。
这位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首席执行官上个月宣布,他正着手开发一款维基百科竞品,这一想法源自科技巨头戴维・萨克斯的提议 —— 萨克斯目前担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
马斯克此前曾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他多次抨击维基百科 “过于追求政治正确”,并批评该平台在多篇文章中引用《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等媒体作为信息来源。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上发文称,此次上线的仅是 “Grokipedia 0.1 版本”,后续的 “1.0 版本将实现 10 倍提升”。不过他认为,当前版本已优于维基百科。
据报道及网络档案网站 “The Way Back Machine”上的网站存档显示,Grokipedia 曾下线数小时。
Grokipedia.com网站采用深色背景设计,页面中央设有搜索栏。网站显示,其目前已收录 885,279 篇文章,文章风格与维基百科颇为相似。
作为对比,截至周二,维基百科官网显示其英文版本的文章数量已超过 700 万篇。此外,维基百科的文章由志愿者作者和编辑社区共同撰写与修订,而 Grokipedia 的内容似乎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
马斯克的 “反政治正确” 人工智能运动持续推进
在 Grok 语言模型被整合到社交平台 X 之后,Grokipedia 成为 xAI 聊天在马斯克旗下项目中的又一应用,也是该技术的最新落地场景。
马斯克还曾将 Grok 宣传为 OpenAI 旗下 ChatGPT 等竞品的 “反政治正确” 且 “无偏见” 的替代方案。
然而,正如多家媒体及 X 平台用户所指出的,无论是 Grok 聊天机器人,还是 Grokipedia 本身,在响应用户查询时,都频繁引用维基百科作为信息来源。
维基媒体基金会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机构 “仍在了解 Grokipedia 的运作机制”,但同时指出,维基百科的替代产品此前也曾出现过,并未对维基百科的工作或使命造成干扰。
在被问及 “存在偏见” 的指责时,该发言人表示,维基百科的宗旨是为数十亿读者提供信息,而非宣扬特定观点。他补充道:“与这些新推出的项目不同,维基百科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拥有透明的规则、严格的志愿者监督机制,以及‘持续改进’的浓厚文化氛围。”
发言人进一步称:“维基百科的知识始终是 —— 也将永远是 ——‘人类创造’的成果。通过开放协作与共识机制,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共同构建了一份中立、鲜活的人类认知记录,这份记录既体现了人类的多样性,也承载了集体的好奇心。正是这种人类创造的知识,为人工智能公司生成内容提供了基础;即便 Grokipedia,也需要依托维基百科才能存在。”
据悉,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 Grokipedia 的期待不高,原因是当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复杂程度仍不足,“未来可能会出现大量错误”。
另一方面,2002 年辞去维基百科总编辑职务、长期批评该平台现有编辑管理层的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此前曾对维基百科的替代产品表现出期待。
但在 Grokipedia 上线后,桑格却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系列长文,指出这款人工智能百科全书中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存在多处他所谓的 “不准确信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