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又有上市银行获董监高增持。
11月7日晚间,齐鲁银行(601665.SH)发布公告称,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截至公告披露日,增持计划实施期限过半,增持合计315万元,占计划增持金额90%。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上旬,已有超过10家上市银行获得股东或董监高“真金白银”增持,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均有涉及。从增持主体看,既包括青岛国信产融这样斥资近10亿元的产业资本,也涵盖齐鲁银行、苏州银行(002966.SZ)等多家银行的董监高团队,密集动作向市场传递出对银行业长期价值的强烈信心。
多类型银行掀增持热潮
根据齐鲁银行公告,剩余增持金额约35万元将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增持。

就在齐鲁银行公告前一日,青岛银行(002948.SZ,03866.HK)公告显示,股东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通过港股通渠道,在9月15日至11月5日期间累计增持H股股份2.43亿股,增持金额达9.57亿元,使其持股比例跃升至15.42%,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19.17%,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
该行还表示,本次股东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本行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支持本行长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国信产融控股背靠青岛国信集团,国信集团是青岛市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职能是运营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股权,进行投资、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
此前,厦门银行(601187.SH)10月28日宣布董监高增持计划实施完毕,厦门银行表示,该行部分董监高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以不低于上一年度从该行取得税后薪酬总额的10%主动增持该行股份,即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96.40万元。公告显示,该行增持主体累计出资168.57万元,远超96.40万元的计划下限,增持股份达25.44万股。
苏州银行则在9月披露新一轮增持计划,董事长崔庆军、行长王强等12位核心管理层拟合计增持不少于420万元,而该行去年11月才刚完成464.03万元的高管增持,一年之内两次启动增持凸显管理层信心。
除国有资本和银行高管,增持也包括外资背景。9月28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公告,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9月26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行股份1.08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87%。增持完成后,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银行于2005年正式引进法国巴黎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今年是双方合作的第二十年。
此外,成都银行(601838.SH)、重庆银行(601963.SH)、上海银行(601229.SH)、兰州银行(001227.SZ)、无锡银行(600908.SH)等多家城商行也在年内出现股东或高管增持动作,形成区域性银行集体“自购”的现象。
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601818.SH)控股股东光大集团自4月启动增持计划,截至9月11日已增持1397万股,耗资5166.10万元。
华夏银行(600015.SH)则在9月初完成一轮骨干团队增持,包括董事、监事及核心管理人员在内的增持主体累计出资3190.2万元,超出原计划下限6.34%,展现出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对公司发展的绑定意愿。
在港股市场,浙商银行(02016.HK)、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等获机构增持。其中,浙商银行获中国万向控股增持1.09亿元。
2025年三季报显示,多只国有大行股获险资加仓。其中,邮储银行(601658.SHK,01658.HK)为险资增持数量最多的银行股。三季度,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21.89亿股,至23.82亿股,持股比例为3.55%,为邮储银行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上述增持动作均被市场解读为对银行板块估值的认可。
估值洼地与业绩韧性共振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密集的增持动作背后,是估值优势、业绩韧性与资金布局等多重因素的共振,尤其是长期资金对银行板块投资价值的再发现。”他认为,从估值层面看,当前银行板块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11月初,板块市净率仅为0.72倍,而股息率达3.99%,这种 “低估值 + 高分红” 的特征对长期资金形成强烈吸引力。
“H股银行估值优势更为突出,叠加险资新增保费入市、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等政策红利,银行板块成为险资配置的重点方向。”
事实上,业绩基本面的边际改善为增持提供了支撑。尽管42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总额同比略有下降,但结构性亮点显著:24家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城农商行表现尤为抢眼,常熟银行(601128.SH)营收增速达10.04%,杭州银行(600926.SH)、齐鲁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超16%。进入三季度,银行业盈利改善趋势延续,多数城商行净息差较上半年末企稳回升,市场对行业盈利拐点的预期逐步增强。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戴志锋指出,重定价后大行息差压力缓释,城农商行储备充足,行业收入端压力可控,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为估值修复奠定基础。
中金公司研报测算出的2025年三季度上市银行模拟净息差为1.32%,与上半年持平,为2022年以来首次,这意味着持续四年的息差下行趋势阶段性企稳。
此外,险资等长期资金的布局动向更是成为增持潮的重要推手。中国银河证券研报统计,2025年三季度,险资对银行板块持股数量逆势增持83.6亿股,配置银行数量增至23家,其中10家获增持并有多家新进标的。从标的选择看,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南京银行等获险资青睐的银行,前三季度年化ROE(净资产收益率)均超11%,凸显高盈利能力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业内人士分析,险资除看重银行稳定分红外,还可通过权益法改善利润表,这种双重收益逻辑将持续推动其加大配置力度,而险资的入场又进一步带动市场信心回升,形成增持的正向循环。
有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的增持已从“股价破净被动维持股价”转向“主动价值认可”。与往年银行多在股价跌破净资产时启动增持不同,今年多家银行的增持发生在板块上涨阶段——三季度银行板块涨幅达2.79%,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0.82%增幅的表现。这种转变既体现了股东与管理层对经济复苏、息差企稳的乐观预期,也标志着银行板块从防御性配置向主动型投资的角色转变。
市场普遍认为,在估值修复、业绩改善与长期资金入场的三重驱动下,银行板块的增持热潮有望延续,而“真金白银”的投入终将转化为估值重塑的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