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故里,山水铜山。当千年文脉撞上时代新声,这座环绕徐州、连通鲁皖的苏北强区,正迎来一场与全国主流媒体的“美丽相约”。
11月13日,“e铜漫步·媒好相约”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铜山采风活动在徐州铜山启动。活动由铜山区委宣传部(网信办)主办,澎湃新闻承办。国内十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共同走进这片底蕴深厚的发展热土,解码“苏北第一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铜山篇章。

铜山区。本文图片均由铜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地图,铜山形如一道有力的臂弯,“C型”环抱徐州主城区,更以一区之身连通鲁皖两省,自古便是南北要冲、区域通衢。这里的文明曙光可追溯至四千年前的彭祖立国,秦置彭城县,清设铜山县,历史层叠,文脉绵延。
孔子曾在吕梁山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慨叹;刘邦于丁塘山下拔剑涌泉、扭转命运;苏轼在利国驿兴冶铁、御洪水,为这片土地注入实干基因。及至近现代,张伯英、李可染、喻继高等艺术大家辈出,共同绘就了铜山流光溢彩的人文长卷。

铜山区汉王镇。
采风团将走进的汉王镇,是一处承载“胜利”传奇的时空坐标。这里因汉高祖刘邦得名,传说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时,他在此绝境拔剑,石裂泉涌,军心大振,“拔剑泉”由此流传千年。
这里还是解放战争中,从淮海战役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启航地。坐落于此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曾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联合驻扎地,《京沪杭战役实施纲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预备命令》在这里酝酿,为渡江作战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之基。

铜山区梁堂村。
从历史的烽烟中走来,铜山的另一面是诗意田园与现代图景的交融。在张集镇梁堂村,近50套石屋民宿依山而建,粗犷石材与原木瓦片相映,篱笆院落与屋后竹林成趣,勾勒出质朴自然的乡村画卷,正打造成为徐州“乡村微度假”的靓丽名片。不远处的徐州园博园,作为第十三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汇聚39座省级展园与23座公共展园,以园林为语言,讲述各地的人文特色与城市发展成就。
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铜山交出亮眼成绩单:GDP达1485.71亿元,增长7.8%,总量占全市六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与开票收入在全市率先实现“双超千亿”,经济“压舱石”作用愈发坚实。背后支撑的是清晰的“312”产业体系: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绿色低碳能源3个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安全应急装备1个特色产业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国地标性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2个战新产业迅猛发展。
采风团还将探访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中国安全谷”,走进鲁班智能科技、中科宝溢、科瑞矿业等国内行业头部企业,感受安全应急产业的“铜山速度”与创新激情。目前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910家,构建起涵盖防护、监测、救援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彭祖立国到楚汉争雄,从苏轼治铁到今日“中国安全谷”,铜山始终在时代长河中勇立潮头。今天,这座“江苏强区”继续以实力与魄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稳步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