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长沙,深秋已至,马栏山热潮涌动。
11月12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全国媒体精英汇聚一堂,从内容创新到技术应用,从国际传播到社会责任,7场平行论坛和6场主题活动,生动描绘出中国媒体变革的全景图。
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主旨演讲奠定了本次大会的基调:“置身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征程,面对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如何抓住机遇、变革图强,提高主流媒体生产传播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澎湃新闻记者在大会现场也注意到,一年一度的中国新媒体大会为国内媒体同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会场内外各位媒体集团掌门人围绕如何加快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更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进行了深入讨论。整个大会期间,多位媒体集团掌门人也率队深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调研参观学习,切身感受来自马栏山的“涌动热潮”。
这场以“智能聚力 系统变革”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如同一把标尺,精准丈量着中国新闻业的当前方位与未来走向。
那么,本届新媒体大会发出了哪些重要的变革信号呢?

2025年11月12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现场。 新湖南客户端
未来已来:系统性变革的技术与人文思考
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中,只有深刻把握科技革命机遇,才能明确媒体变革的必然性与方向性。
在开幕式致辞时,莫高义开宗明义地指出,传媒行业一直是对技术进步高度敏感、快速反应的重要领域,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跃进都催化媒介形态的迭代升级,带来传播方式的创新突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知,他提出“与科技创新共同进步,是媒体变革发展的鲜明特征”。
面对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他呼吁主流媒体必须坚定地做“行动派、实干家”,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莫高义强调,要紧紧抓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新机遇,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技术创新推动传播创新,以智能之力激发创造之力,努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那么在技术浪潮的冲刷下,什么应当改变,什么必须坚守?
对此,莫高义给予及时提醒,要健全与技术应用程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确保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弘扬优良作风,深入采访调查,坚持精编细校,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和媒体公信力。
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主办方发布的一条8分钟的创意短视频《未来头条》与此观点形成呼应,引发现场参会者的共鸣。
这段创意短视频通过生物人、数字人与机器人“争论”和协作“未来头条谁更重要”,生动表达了技术革新下媒体的发展方向。
11月12日中午,开幕式暨主论坛刚一结束,中国记协官方微信公众号随即发布该视频,同样引发了网友热议,既有许多网友对此创意表示肯定,亦有网友对接踵而至的科技革命感到“焦虑”,但更多网友认为人性和温度才是新闻之本。
很显然,上述创意短视频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人机协同而非彼此替代的关系:技术(数字人、机器人)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广度,而人的判断、情感与价值观(生物人)则是驾驭技术、赋予报道深度和温度的关键。
这也提醒媒体行业,在拥抱AI等新技术之际,必须坚守人文内核,用智慧驾驭工具,才能让传播真正触达人心。
11月12日下午,中国记协官方微信公众号又发表了“钟记平”署名文章。这篇题为《智能浪潮下,媒体向何方》的重磅文章,无疑给许多正身处彷徨之中的媒体和媒体人指明方向、锚定坐标。
文章写道,新闻业的历史,写满“变革”二字。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数与网”到“云与智”,与科技创新共同进步,是媒体变革发展的鲜明特征。今天的媒体变革,早已超越工具迭代——它是生产流程的重构、传播逻辑的重写,更是行业生态的重建。当技术浪潮以秒速冲刷行业边界,当传播逻辑从“传者中心”转向“用户中心”,我们不得不追问: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变革里,媒体和媒体人该如何锚定自己的坐标?
“有人恐惧技术消解专业性,有人沉迷技术带来的效率幻觉。但真正的变革从不是‘技术至上’的狂欢,本质是场生存突围。”文章称,从纸媒到智媒,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媒体人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振的使命。智能浪潮越是汹涌,越需要守住内心的刻度:在变革中保持清醒,在创新中不忘根本,在人民中汲取力量,在破圈中传递价值。
价值锚点:主流声音才能穿透信息迷雾
如何在创新与坚守之间保持平衡,这是主流媒体面对系统性变革时的巨大考验。
对此,“钟记平”在《智能浪潮下,媒体向何方》一文中指出,技术与内容需要辩证统一。盲目追逐流量、抛弃内容,终将沦为数字泡沫;固守旧有模式、拒绝创新,终会被受众遗忘。导向为流量铸魂,流量予导向赋能。唯有同频共振、有机共生,传播才有思想锐度与抵达力度。
11月12日傍晚,中国记协刊发了《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信息量很大!》一文,选取了开幕式暨主论坛嘉宾的观点,这些分享充分展示了主流媒体在过去系统性变革当中,弥足珍贵的经验做法、价值导向和深度思考。
作为东道主,湖南的媒体融合实践具有样本意义。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致辞中表示,湖南将“以‘人工智能+’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这一表述与大会主题高度契合,展现了地方在媒体变革中的主动作为。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在致辞中的表述意味深长:“变革不是‘被时代推着走’,而是‘主动向时代走去’。”
这一观点揭示了媒体人应有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他进一步阐述,“记者之家”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集合体”,而是“精神共鸣的共同体”。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的比喻形象而深刻:“媒体如‘水’,即智能互联时代‘万物皆媒’的基础与底层信息流与语料。只要建设好高质量的‘水源’,便能以无形而化生万物。”
新华社副社长霍小光提出“四个赋能”:思想赋魂、调研赋神、技术赋能、机制赋力。其中,“全面提升采编人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调查研究能力,使新闻报道从现场观察得来、从田间地头得来”的呼吁,让在场众多老记者心生共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范昀强调,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筹帷幄的谋划和错落有致的布局”。这一观点指向了变革的复杂性与全局性。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连生分享了“苏超”的“破圈”传播经验:“壮大主流舆论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内容生产传播,与主流媒体形成‘大合唱’。”这一实践表明,激活发展动能需促进人文经济融合,探索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机制。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韩雨亭摄
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龚政文展望“十五五”时提出:“湖南广电要通过系统性变革探索新内容、新赛道、新技术、新传播、新商业,最终打造一个新芒果。”他特别强调,“能否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攸关主流媒体的生死存亡。”芒果的新商业战略,是要将高品质内容IP转化为全域高频、动态渗透的生态价值“富矿”。
新民晚报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的体会更为具体:“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他的工作室探索发现,“'银发经济'是一片蓝海”,而“好的赋能”是专业精准。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虹的发言朴实却有力。
“回望我在基层新闻一线走过的11个春秋,那些沾满泥土的镜头、浸透汗水的稿件、伴着星光的采访,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新闻的生命力,永远扎根在基层的沃土中。”王虹发言称,新闻人的坐标系里,人民是抵达心灵的不变原点,初心是走向远方的永恒底色。
上述分享和案例也说明,在媒体变革的浪潮里,守正,是不变的初心;创新,是必备的能力;扎根,是力量的源泉;文风,是信念的映照;破圈,是传播的关键。
正如“钟记平”文章所言,引导不是生硬的说教灌输,而是浸润式的思想共鸣;服务不是无原则的曲意迎合,而是有温度的责任担当。接上地气、扎下深根,党的主张才能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现代传播的力量正在打破各种边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权威声音就能入脑入心。这种传播实践表明:连接的本质未变,但方式必须迭代。主动适应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传播场景,用受众习惯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主流声音才能穿透信息迷雾。
敢为人先:唯有永葆革新勇气才能引领方向
本届中国新媒体大会除开幕式暨主论坛之外,还从11月12日下午陆续开启了包括内容创新论坛、财经传媒论坛、技术应用论坛、青年论坛、国际传播论坛、社会责任论坛、“新闻+”论坛在内的7场平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负责人在各平行论坛上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上海报业集团全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围绕“提升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根本,从开局破题不断向纵深推进,引风气之先,现初步成效,奋力蹚出了一条更富上报特色的变革之路。
此次新媒体大会上,5位上报集团人应组委会邀请登上主论坛、平行论坛: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作为省级媒体集团唯一代表,晏秋秋工作室主理人、新民晚报社直播部主任晏秋秋作发言,讲述自己在集团融媒赋能引领下,积极主动拥抱转型,成长为主流大V的故事;7场平行论坛上,4位上报人在4场分论坛上作分享,上报集团副社长杨健,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界面财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章茜,澎湃新闻CTO、派生万物智能技术有限公司CEO孙挥分别参加国际传播、社会责任、财经传媒、技术应用论坛,分别讲述上报如何集聚力量,全力提升主流媒体内容价值、探索中国故事“破圈出海”、开拓内容原创和技术引领双轮驱动、重构AI为核的智媒生产驱动路径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突破。5位上报人以亲身实践感受,与全国同行分享交流上报集团在推进系统性变革中实现的新突破新成果。
11月11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以“弄潮之姿”书写媒体变革“上海样本”》的文章,聚焦上报系统性变革。文章称,去年10月,上报集团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率先躬身实践,11月11日又率先在全国推出全面系统性变革方案,全面启动变革。历经一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上报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媒体收入增幅达11%;“三端合一”后上观新闻全网阅读量超36亿次,短视频日均产量是此前的6倍多;澎湃新闻端内外活跃用户突破950万,位居全国媒体首位……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的举措支撑,一条富有上报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路正在成形。
从“自我革命”到“系统重构”,上报集团的变革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主流媒体唯有永葆革新勇气,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引领方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