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遭遇较大幅度波动,进入11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虽然近期海外环境出现较多扰动,带动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市场波动,但随着市场风险已大幅释放,也带来了增持的良机,后续A股指数仍存在继续走强的基础。
中信证券表示,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随着市场风险已大幅释放,中国股市进入击球区。机会总在恐慌中出现,中国股市将逐步企稳与展开跨年攻势,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眼下是增持的良机。”国泰海通证券称。
华泰证券进一步指出,后续伴随着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国内资金压力减弱、市场情绪进一步消化,行情走势环境或更加健康。当前市场估值接近“合理”中枢,若超调则可适度提升仓位。
操作层面,浙商证券建议投资者,择时方面,切勿盲目跟风杀跌,持仓静待调整结束,以目前回调至年线上方且具有爆发力的券商板块作为“信号弹”,待券商启动时再度进行增配操作。
“同时,行业配置和个股方面应区分处理,对于近期刚刚破位的高位标的不宜恋战,但对于相对低位板块(如券商、消费、地产、中字头基建等)和年线上方的低位滞涨个股则予以保留。”此外,浙商证券进一步提醒投资者,“考虑权重指数‘刚刚’跌破趋势线,且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尚未平息,短期或仍有惯性调整、逐步收敛的需要。”
中信证券: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的契机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
上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以及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触发了高位资产估值的修正,市场对于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焦虑也因降息推后的预期而放大。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
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国泰海通证券:眼下是增持的良机
展望后市,随着市场风险已大幅释放,中国股市进入击球区。近期A股快速走弱,并出现单日恐慌式抛售,市场悲观情绪弥漫。原因在于:临近年末部分投资人保收益和降仓位动机较高,FED降息预期的降温、美股波动加剧与内部政策缺位交织助推了交易波动和信心走弱,加之权益产品备案放缓市场增量供给不足,客观上股市微观结构受到负面冲击。
接下来,坚决看好中国市场前景,股指进入击球区:一是尽管上证回撤5%看似不大,但创业板指高点回调12%、科创50指下跌近20%、恒生科技下跌22%,调整时间和空间已与历次牛市主线回调相当,恐慌抛售杀出交易风险释放。
二是市场对年末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不多,考虑眼下走弱的增长现实和十五五开年经济增速的重要性,政策窗口期临近市场有望建立新预期。
三是机会总在恐慌中出现,中国股市将逐步企稳与展开跨年攻势,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眼下是增持的良机。
中国资本市场处于大发展的周期,股指向上的空间还有很大空间。备战跨年行情上,看好科技、券商与消费。
华泰证券:若超调则可适度提升仓位
近期AI叙事起争论、流动性有所收紧、地缘扰动构成了市场波动加大的底色,当前市场调整已初步具备空间感,对应9月下旬市场中枢位或有较强支撑,后续伴随着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国内资金压力减弱、市场情绪进一步消化,行情走势环境或更加健康。
配置上,当前市场估值接近“合理”中枢,若超调则可适度提升仓位,配置上围绕中期主线、重视安全边际,关注低位内需消费、国产算力、创新药等,继续持有大金融以降低波动性。
申万宏源证券:调整后春季行情更值得期待
调整是“怀疑牛市级别”:AI产业链“产业趋势大波段没结束、中小波段有波折、大波段性价比阶段性不足”,类似2014年初的创业板、2018年初的食品饮料、2021年初的新能源。这种情况下,出现季度级别的“高位震荡”和“调整阶段”符合历史规律。
“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正在发生,但这个阶段更要坚定牛市认知。调整到位(核心赛道牛熊分界线附近)就是一个大级别的底部,可以等待“牛市2.0”。
调整后,春季行情更值得期待: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目标,需要经济增长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年底布局2026年经济,“政策底”可能提前验证。科技成长短期性价比快速改善,机构投资者短期降仓科技,微观结构同步改善,科技成长也是春季板块轮动的重要环节。
牛市1.0到2.0的过渡阶段,高股息防御可能占优。牛市2.0阶段经济体感改善(实际改善)将催化顺周期引领指数突破,最终科技产业趋势和制造业全球影响力提升才是牛市主线。
中信建投证券:慢牛格局的主要因素不变
当前市场处于“三期叠加”:牛市中段整固期,景气验证关键期,业绩政策空窗期,市场震荡轮动和资金年底止盈等特征也会进一步放大。
近期海外环境出现较多扰动,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反复,带动全球市场流动性预期波动;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但股价出现巨震,投资者担忧AI开支可持续性,蔓延影响A股情绪。
长期而言,慢牛格局的主要因素不变;短期来看,策略层面以择机布局为主,时点上等待12月中上旬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其间若调整较充分也可加仓吸筹,关注60日线与半年线支撑和市场缩量情况。
行业方面,可重点关注银行、石油石化、钢铁、农林牧渔、锂电、新材料等。
招商证券:维持震荡
近期A股市场出现显著调整,主要源于以下压力:一是国内10月经济数据走弱,总需求增速同比转负;二是外部美元指数因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而走强,拖累港股并间接冲击A股风险偏好;三是临近年底,市场进入业绩披露期,此前涨幅较大的小微盘股面临业绩检验和资金;四是临近年底资金面存在“落袋为安”的压力,融资余额流入明显放缓。
展望后市,短期仍将处于数据和政策的真空期,可能维持震荡,但12月中旬的重要会议定调将是决定性的政策窗口,有望引领市场结束调整,随着明年一季度政策可能加码、总需求触底回升,以及1月业绩披露期结束后“靴子落地”,A股有望重新回到上行周期,到明年一季度见到下一个高点的概率较大。
风格方面,偏赛道科技类的股票可能表现会弱于偏大盘蓝筹和金融周期类的股票,顺周期涨价资源品、服务业消费、自主可控成为接下来三大主线。
国信证券:A股指数仍存在继续走强的基础
短期内,随着沪指在4000点附近震荡消化多时,指数层面下探空间相对有限,但在地缘扰动的情况下,资金行为可能持续偏向谨慎,市场波动也会有所加大。
中期来看,在全球科技投资热情不减、“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入市等因素支撑下,本轮慢牛行情的根基并未动摇,后续A股指数仍存在继续走强的基础。
此外,投资方向上可留意三大结构主线:一是宏观中期趋势下的资源和出海链;二是强产业趋势下的科技“AI+”;三是政策驱动的“反内卷”及自主可控。同时,阶段性关注相对低位、存在困境反转预期的食品饮料、化工和地产链上的优质公司。
浙商证券:系统性“慢”牛仍未结束
展望后市,考虑权重指数“刚刚”跌破趋势线,且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尚未平息,短期仍有惯性调整、逐步收敛的需要。从更长周期看,系统性“慢”牛仍未结束,并有望在调整后进入“二阶段”。
配置方面,基于“短期调整仍需时日,部分指数趋于到位,拉长周期慢牛仍在”的判断,建议择时方面,切勿盲目跟风杀跌,持仓静待调整结束,以目前回调至年线上方且具有爆发力的券商板块作为“信号弹”,待券商启动时再度进行增配操作。
同时,行业配置和个股方面应区分处理,对于近期刚刚破位的高位标的不宜恋战,但对于相对低位板块(如券商、消费、地产、中字头基建等)和年线上方的低位滞涨个股则予以保留。
此外,随着四季度市场风格的“再平衡”,部分宽基指数的回调已较充分,在当前位置再无必要盲目止损。
东方财富证券:后续行情可逐步转向乐观
上周市场也出现明显调整,全球流动性阶段性偏紧、AI产业叙事出现分歧是触发波动的两大主要因素,同时在国内年末增量资金净流入趋缓的背景下,估值和风险偏好的回落效应被一定程度上放大。
而随着筹码压力于近期逐步释放,对于后续行情可逐步转向乐观,可把当前调整看成是迎接新一轮行情的布局期,值得把握。
全球AI产业叙事质疑与担忧上升,但倾向于认为目前美国离“AI泡沫破裂”仍有距离;而国内的AI投资则仍处起步阶段,周期有明显差异。
日历效应和机构行为影响下,近期增量资金由三季度的共振转为分歧,净流入趋缓;但步入12月,资金流入效应有望再度加强,叠加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值得期待,春季行情或有望抢跑。
配置层面,当前立足于金融底仓;随着流动性预期改善与风险偏好修复,逐步布局拥挤度及估值有所回落、明年产业趋势预期强烈的方向。战略上关注泛AI、周期反转及国际化三条次年景气胜率线索,战术上结合筹码拥挤度及基本面催化,重视AI应用/恒生科技的弹性机会。
华安证券:高位震荡
随着市场逐步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期博弈窗口,当前仍缺乏明确方向指引或共识,叠加外部降息预期频繁扰动美股抑制风险偏好,市场整体延续高位震荡。
配置上,高切低现象继续但节奏难把握,银行本轮涨势近尾声、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市场机会迎来短期迷茫时刻,但趁着AI产业主线调整进行布局是良好时机,有业绩支撑领域也可布局,包括储能/电池、军工、存储、工程机械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