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纸,也称信笺、诗笺、画笺、是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
鲁迅对笺纸尤为喜爱,并关注到民国初年以来,一批文人画家参与笺纸的制作,开启了彩笺的一个新境界,同时也有感于笺纸逐渐出现了衰落的趋势,遂萌生了搜集笺纸、刻印成书的念头。1933年底,鲁迅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问世,收录木刻套印彩笺三百余幅,是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1934年,《北平笺谱》再版。
时值《北平笺谱》再版9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策划展览“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并将于9月15日开放,向观众讲述鲁迅与笺纸的深厚情缘。澎湃艺术今天在展厅先睹为快。
1928年,鲁迅
“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展出相关展品100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0余件(组),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鲁迅遗存的笺纸。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笺纸沿革一瞥”“辑印《北平笺谱》”“《海上笺谱》寻踪”“鲁迅用笺”,分别从作为中国传统文房清玩笺纸的历史沿革;鲁迅与郑振铎携手合作编选出版《北平笺谱》;鲁迅所藏北方文人画笺纸及海派笺纸,以及鲁迅给亲朋好友写信所用的笺纸等,展现鲁迅与笺纸的深厚情缘。
从“薛涛笺”到《萝轩变古笺谱》
笺纸,也称信笺、诗笺、画笺、花笺、彩笺,是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展览策展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主任乔丽华告诉记者,展览的开端展现的是笺纸的发展历史。
展览现场,朵云轩复刻薛涛笺
展览现场,百花诗笺谱
盛传唐代就有“薛涛笺”问世,深得文人墨客喜爱。到了明代,随着版画和木版水印技艺的空前发展,对彩笺的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两部有代表性的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清代笺纸更为发达,各地涌现一批全力经营笺纸业的著名笺铺,一些名人雅士也自印信笺。
雕版套色印刷自元代开始出现,到明代兴盛,尤其是在《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的刻印过程中,将“饾版”和“拱花”技艺完美结合,使雕版套色印刷达到了巅峰。饾版制作细致复杂,先色描全画,然后依画的本身,分成几部,称为“摘套”。因其堆砌拼凑,印版形如饾饤,故称“饾版”。而鲁迅也与两套笺谱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展览现场,《十竹斋笺谱》,荣宝斋刻
《十竹斋笺谱》为明末胡正言于南京十竹斋编印,明崇祯十七年(1644)印行,共4册,收图280余幅。该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工艺,是中国水印木刻的巅峰之作。1934年鲁迅和郑振铎以“版画丛刊会”的名义翻印,鲁迅生前只印出一卷,其余各卷直至1941年7月才全部印成。此次展出的《十竹斋笺谱》是北京荣宝斋1934年12月版,一函四册。
展览现场,《萝轩变古笺谱》朵云轩刻
《十竹斋笺谱》边上的展品是《萝轩变古笺谱》,初版发行于明天启六年(1626),吴发祥编刻,上下两卷,计178种笺画。首次使用了饾版拱花技法,是现存的第一部笺谱。展柜中展出的是上海朵云轩1981年9月版,藏于上海博物馆图书馆。旁边摆放着朵云轩1981年刻印《萝轩变古笺谱》的台账,为首次展出,详细记录了笺纸刻印的过程。
展览现场,朵云轩刻印《萝轩变古笺谱》的台账
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原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岑久发曾向记者回忆过刊刻往事:“上海博物馆把孤本拆成一页一页后,我们朵云轩勾描组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上海博物馆上班,在博物馆里进行勾描、刻板。但是这样并不方便,我们朵云轩的人去不方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感觉也不方便。后来我们就去博物馆保管部签字,就把孤本借回来。每次借10张,刻完后再还回去换新的。谢稚柳先生是这一项目的艺术顾问。我们请了复旦大学的教授郭绍虞先生写了序,之后,方行请了赵朴初为其题签。”
朵云轩的刊刻故事是后话了。展览将拉回到1933年问世的《北平笺谱》,那是鲁迅与笺纸结下的深厚情缘。
《北平笺谱》:鲁迅与笺纸情缘
鲁迅关注到民国初年以来,一批文人画家参与笺纸的制作,开启了彩笺的一个新境界,同时也有感于笺纸逐渐出现了衰落的趋势,遂萌生了搜集笺纸、刻印成书的念头。他的设想得到郑振铎(西谛)的积极响应,郑振铎在北平广泛搜集笺纸样张,然后寄往上海由鲁迅挑选、审定。展览第二部分讲述的正是辑印《北平笺谱》的故事。
展览现场,《北平笺谱》初版
1932年鲁迅探家回北平,到琉璃厂荣宝斋、清秘阁等南纸店买了许多木版水印信笺,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开始了《北平笺谱》的编辑工作。这年2月5日鲁迅在致郑振铎的信中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
展览现场,展板罗列《北平笺谱》出版始末
展柜陈列的相关文献
由此动议开始,一年中,鲁迅在上海,郑振铎在北平,关于此书的出版有30多次书信往来。至年底,鲁迅、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由北平荣宝斋印行。
《北平笺谱》共收木刻套印彩笺三百余幅,其中包括陈师曾、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金城等民国画坛大家的画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民国年间笺纸的面貌。据悉,初版一函六册,仅印100部,第六册卷末有限定编号,“鲁迅、西谛”亲笔签名。此次展览呈现的是初版100部中的第51部。
展览现场,展板罗列鲁迅所得初版《北平笺谱》去向
“展板上还有一张表格,讲述鲁迅得到20本初版《北平笺谱》后赠予何人,包括蔡元培、许寿裳、埃德加·斯诺等,也寄给了一些机构,包括美国纽约图书馆、法国巴黎图书馆、日本上野图书馆、苏联木刻家协会等。”乔丽华说。
鲁迅藏笺
据说,当年鲁迅在编选《北平笺谱》时,也想进一步搜集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笺纸编定成集,他在给郑振铎的信中提到此事,可惜数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未能编辑成书。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编一部《海上笺谱》的心愿未能实现,但在鲁迅遗存的笺纸中可以寻觅到一些踪影。例如遗笺中近半数为九华堂笺纸,此外还有少量杭州等地笺纸,显然是鲁迅为续编笺谱而搜集。这些笺纸多数刻印精美,其中诸多品类时至如今也已不多见,同样弥足珍贵。
.齐白石画笺及制版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现存鲁迅书信中,使用彩色笺纸的有400多封,用了约170种560张笺纸。 目前所见鲁迅最早使用花笺信纸是1911年写给许寿裳的信,1912年至1926年鲁迅居北京,成了琉璃厂的常客,但这一时期他写信所用笺纸印制都比较简单,通常为单色八行笺。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后,开始使用北京、上海等地印制的花笺写信,特别是1929年后鲁迅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和收藏笺纸,他写信给亲友也常选用精美素雅的花笺,且以笺纸赠送亲友及外国友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品类。
展览现场,齐白石画笺(左)
展览现场,陈师曾画笺
展览现场,姚茫父画笺
展览现场,吴待秋画笺
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鲁迅藏笺,而画笺上的图案也无疑是一场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展示:包括陈师曾的花卉作品,姚茫父所绘唐画壁砖,齐白石画桃花笺、枇杷笺,溥心畬的山水小品、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李辅燿画花卉、琉璃厂画师王振生的作品,还有海派名家任薰、王一亭、吴待秋画花卉,钱瘦铁画人物……其中,李辅燿的这一套画笺用了拱花技法,以无色的浅浮雕效果图形,格外雅致。
展览现场,钱瘦铁画笺
展览现场,李辅燿绘笺
展览现场
乔丽华告诉记者,“在鲁迅的遗笺中以上海九华堂笺纸数量最多,题材丰富多样。此次展览也展出了鲁迅藏的所有九华堂笺纸。或许这样的展示仅此一次,以后不会再有。”
上海九华堂开设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地址设在河南路,初名黄锦堂,1889年更名为九华堂,1914年重新分配股份,分为“宝记”“厚记” (20世纪20年代厚记又改名为九华堂裕记),1956年公私合营后与朵云轩合并。九华堂是一家以制作经营纸笺、印泥、扇面、名人书画及木版水印为主的字画店,其制作的笺纸更是名家、学者所爱之物。鲁迅收藏的九华堂笺纸,均为宝记出品。鲁迅日记、书信中多次提到购买九华堂信笺或纸张,他在上海十年间给亲朋好友的书信,有些使用的就是九华堂笺纸。
展览现场,九华堂宝记名笺
展览现场,九华堂宝记花卉笺
另外,还有杭州浣花斋的笺纸,有些品类现在已不多见。浣花斋,1637年始创于杭州府旗下大街(今解放路),以名人书画、文房四宝和宣纸深加工为主业。清末民初,浣花斋宣纸作贡纸享誉天下,出产的浣花笺是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之物。
展览现场,王潜楼画笺
鲁迅致许广平信选用了王潜楼的画笺
展览尾声,还展现了部分鲁迅写于笺纸上的书信。如鲁迅1929年回京探亲,5月15日致许广平信选用了王潜楼的画着莲蓬和枇杷的笺纸。这次回京鲁迅前往琉璃厂购买了不少笺纸。王潜楼(1869—1932)名仁治,又字乐潜,号冷公,浙江杭州人。擅山水,曾被清廷延为内廷供奉,去北京为慈禧太后作画。辛亥革命后回到杭州,鬻画为生。1925年春与教育家范效文等创立西泠书画社。
鲁迅藏日本笺
鲁迅致赵家璧信
鲁迅致赵家璧信,精装成册,含45封信。赵家璧,良友图书公司编辑,致力于左翼文化书籍的出版。鲁迅向良友公司提供自译书稿两部,为良友选编书稿三册,为良友推荐介绍左翼作家创作集三本,译作二种。围绕这十种书的编辑出版,鲁迅和赵家璧进行了频繁的通信。这批信件大多数用了精美的笺纸书写。
展览将展至2025年1月1日。
“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展览现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