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上海已对2631座环卫公厕进行适老化适幼化改造,配置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超1200座;全市24小时开放的环卫公厕达1756座,其中徐汇、静安、黄浦三区环卫公厕已实现全域24小时开放;全市2600余座专人看管公厕免费供纸,2000余座提供冬季热水洗手,部分区域试点推进“厕纸进厕位”、提供临时休息点和手机充电等服务……从硬件升级到服务提升,上海公厕建设正向着更高品质迈进。
11月19日上午,以“温暖申城 品质服务”为主题的第十三个“世界厕所日”宣传活动在上海闵行区古美公园举行。

古美路街道的一座公厕,“溷轩”为厕所的雅称。本文图片来源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表示,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与市民多元化如厕需求,上海将“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自2023年将此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三年累计完成改造2631座,超额完成目标。改造中坚持“分层分类、全龄友好”原则,聚焦“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四大类30项细节进行系统升级。通过为老年人加装无障碍扶手、铺设防滑地砖、优化照明,为儿童设置低位洗手盆、儿童坐便器、加装防撞护角等举措,显著提升了“一老一小”群体的如厕安全性与便利度。

截至10月底,上海已对2631座环卫公厕进行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针对“如厕难”问题,上海通过“标准引领、盲点覆盖、时间延伸”三措并举,持续优化公厕服务网络。在标准引领上,发布新版《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推动公厕建设提质增效,目前全市配置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已超1200座,占比达40%。
在盲点覆盖上,创新推广“共享厕所”模式,形成环卫公厕与社会厕所互补格局。如奉贤区已推动92家商户及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徐汇区推出“共享公厕地图”,纳入65个社会共享点位。2025年10月,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文旅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引导和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市民及游客如厕便利度。
在时间延伸方面,全力保障夜间如厕需求,当前全市24小时开放环卫公厕达1756座,另有171座延长开放时间至17小时以上,占全部环卫公厕比例达64%。其中,徐汇、静安、黄浦三区环卫公厕已实现全域24小时开放。

公厕内部加装适老化扶手。
日常运维方面,上海通过“标准落地、监督闭环、深度保洁”三维发力,确保公厕“管得好、用得舒”。全市严格执行《公共厕所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全面推广“深度保洁+日常巡回”及“自动化保洁”等新模式,坚守“无异味、无污渍、无积水”的底线。
此外,便民服务也在不断延伸。全市2600余座专人看管公厕实现免费供纸,2000余座提供冬季热水洗手,部分区域试点推进“厕纸进厕位”、设置“临时休息点”、提供手机充电等服务,让公厕成为彰显城市人文关怀的温馨窗口。
在第十三个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上海围绕“推动沿街商业体、企事业单位、楼宇、园区等厕所点位按需开放共享”话题,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公众意见征集,共收集到意见建议70余条。2025年“上海最美厕所”社会寻访活动同步开展,申城再添30座“最美厕所”,这些公厕涵盖环卫、文旅、轨交、公园、农村等多种场景,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体现人性化设计,更在服务细节中彰显城市温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